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社區活動] 蘇澳馬賽地區割稻體驗活動(3)

耡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圖1、深具生命力的稻子


稻子的生長、收成

可以有很多的想法與思考



稻子與土地就像是母親與孩子的親暱關係

「刷刷」割完後的稻稈,即可清楚地見到「臍帶」

農人愛土愛地,緊密地與田地聯結

珍寶地珍惜辛苦的收成



做人要有根本,如同稻仔、稻梗結實、直挺挺地立基田地上

成熟的稻穗,而穩重、謙卑地累累低垂

朝著光明的方向成長,向著陽光吸收大地精華

合群無聲地由大地母親長養著她們

而她們長養著我們



生命生生不息而如此旺盛

----



農地與稻仔

不應該就是如此辛勤播種插秧而喜悅收割?

除了富有生命力與長養我們生命的來源

也具有相當多的意義,包括傳承與教育

都是農民與田地可以賦予我們的很多

圖2、割稻的農村活動體驗與鄉土教育


 
總之..


大家一起農出來的感覺真棒

淺嚐土地的芬芳與風味米食的美麗

這也是一種難忘與和諧的畫面

伴隨著視覺嗅覺味覺和感覺


圖3、營養好吃的割稻飯

 
這是計畫案之外,額外的農村體驗樂趣!讚啦!

[社區活動] 蘇澳馬賽地區割稻體驗活動(2)

開始割稻時,學生們不太習慣這樣的動作


所以比較隨性的只要有割斷稻梗,就將稻穗往旁邊一扔

阿伯心疼的說:「你知道稻子長成今天你可以收割

,要經過90~120天的成長,不能這麼隨便,割完的

稻子要輕輕將它放整齊、擺放好」

「稻穗灑落在田地上是會哭泣的!」

「不要踩到割好的稻子上!」

農民阿伯謹慎、不隨便的神情與語態

在對話與動作之中,表露無遺


圖1、割稻馬步要紮穩

...

記錄一陣子的我

也耐不住割稻的稻香與難得的經驗

才猛然驚覺...也真的沒割過稻@@

小時候也只在田裡玩泥巴過的經驗而已



剛下場就被糾正..

「不要整個蹲下去,馬步要踩穩

一手抓好稻稈往右施力、鐮刀往左,

方向相反、力道相向才割得快!」


圖2、割稻、農田樂



棲身在稻群前,才清楚的感覺到

稻穗散發著炙熱的氣息與光芒

切斷稻梗的「刷刷」清脆聲和撲鼻而來的泥土芬芳

真實的感受到稻子的生命力:))

它喃喃低語於風聲之中悉悉簌簌

拿在手上,是飽滿有重量的!隨著稻穗重量而搖曳在手中

左右擺盪會跳舞般,當下真的有點感動..


圖3、稻子搖曳會說話



小朋友們也割稻割得不亦樂乎

也有部分腰挺不直了

紮馬步、埋頭稻群中往前行要持續撐著一陣子也真不簡單


圖4、學生們割稻忙得不亦樂乎



我想這也是農民們謙卑、樸實、實在的原因

因為一種單純的信念,敬拜天地與珍惜土地

享受農忙與收成的喜悅,雖然辛苦但也樂在其中

[社區活動] 蘇澳馬賽地區割稻體驗活動

蘇澳地區農會和在地文化國中配合


舉辦割稻體驗活動,在社區大哥聯繫之下

一早前往馬賽一起參與活動、記錄:))



沒有人這麼晚割稻的啦(農家阿伯說)

不過搭配學生們的體驗時段,就從九點開始進行~



台語中稱割稻仔叫作「起工」

在收割稻米前,為求一切順利、無災無害

會先進行燒香祭祀、在田頭焚燒金、銀紙的動作

要燒冥紙,是由於農民們多認為要先祭祀天地神祈之外

還要祭拜這塊土地上的靈魂體、鬼魅等

因此會特別地見到中元節才會焚燒的衣飾、梳妝類冥紙


圖1、割稻前焚燒金冥紙敬拜土地、神靈


開始前,由地主農民阿伯帶領大家念念有詞的說:

「土地公伯、照顧保庇這塊土地的神明、眾生...

今日阮帶領學生群、眾多朋友前來割稻,希望保佑一切

平安、順利,來年也如同今日豐收...」

說畢,眾人祭祀上天與土地後

開始焚燒紙錢,讓祂們聽到我們的聲音與崇敬



農民與土地緊緊相繫相依

崇拜土地、敬畏天、鬼、神靈

深厚的信仰、辛勤的農事、單純的執著


圖2、體驗割稻

[七月大事紀] 無尾港第一次PPGIS工作坊

2010.07.03無尾港第一次PPGIS工作坊

工作坊的目的在於透過Google Earth軟體及插入相對應的點位照片和相關資訊,
希望可以透過主持人的引導,將社區阿公阿嬤、耆老及鄉親朋友們的往昔、
童年回憶故事,透過討論的過程將這些口傳的敘述內容給記錄下來!

圖1、會場內的情形


圖2、鄉親朋友陸續報到

本次工作坊主要討論的幾項議題有:童年步道相關的景點,如:玄天兵將、城隍爺廟(社區信仰)的緣由、泡泡湧泉和社區牽罟的發展歷程。

圖3、會議主持過程

圖4、使用google earth協助討論

居民朋友也對這樣的討論方式感到興趣,尤其有人願意聽他們說故事,這也是促進參與討論無形中的一股刺激與動機吧!由於工作坊有錄影、錄音,目前正在梳理及整理需要的資料及預備下次跑田野、蒐集訪談資訊…等,跟著的另一步前置作業。

圖5、會後大合照

[心情扎記] 往返北宜之間

從宜蘭搭車回台北的過程
總是讚嘆窗外的美景,諸如田野阡陌的稻田、海上守護著斯土斯民的龜山島

靜靜的,是很和諧的畫面
尤其是窗外青青的稻浪和佇立田中的小白鷺
彷彿微風吹過帶著甜甜的味道

圖1、蘭陽平原與龜山島

留在土地上純淨的溪流,是未受汙染、來自雪山山脈的大地血液,源遠流長的注入大海的懷抱
啊~眼前的就是葛瑪蘭的地標─龜山島,這股血脈好似溝通土地與離島的臍帶,那樣地緊緊相依

圖2、流佈平原的河流及遠方末端的龜山島

圖3、令人難忘的畫面─阡陌稻田與龜山島

回程...在反覆思考跑田野過程的當下外,
也是卸下一身疲勞、欣賞漫漫美景的好時機!

圖4、首都客運及雪山山脈

[七月份大事紀] 無尾港第一次PPGIS工作坊行前工作

與無尾港文教促進會理事長、幹部及岳明國小黃校長聯繫、確認之下,
我們在7/3(六)進行第一次的PPGIS工作坊。

在那之前,我在工作坊的前幾天又到了社區進行活動的宣傳─張貼工作坊海報
圖1、張貼活動海報(圖中為陳里長)

並與港邊社區里長(現已卸任)聯繫當天可以前來的耆老及社區朋友等,並再次說明有關工作坊的內容和主要的目的,在與里長拜訪地方大廟廟前聚集的耆老和幾位協會幹部之後,就期待著工作坊當天的到來!

繞完社區一圈之後,隨即前往岳明國小和校長聯繫,討論工作坊當天的流程及討論會後可以協力童年步道內容建構的部分,在下午半天的“宣傳”之後,抱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踏上歸途。


圖2、於岳明國小張貼工作坊海報

六月份無尾港港邊社區的走訪與踏查

在舉辦無尾港第一次PPGIS工作坊之前,我到了港邊社區再次踏查一遭
針對社區不常逛過的角落,時地再去拍照及記錄了一番!

首先來到社區所營造的童玩空間及阿公的工坊、阿嬤的灶腳。
這是當初社區營造的一環,希望將社區的人力帶出來,如會木造及手工藝的阿伯、好手藝的社區媽媽或阿嬤,開設出這麼樣一個場地供大家可以打展身手,
另外在外地來的夥伴前來參訪的時候,可以有一系列的活動可供體驗。

圖1、玩具工坊

圖2、阿嬤的灶腳

另外,在發展協會內也見到了有關社區傳統石板屋的模型,在在的凸顯無尾港在地的傳統與性格

圖3、石板屋模型

最後,把社區轉角的意象圖騰,滿滿的是社區在地的元素:水鳥及漂流木素材的建構!

圖4、社區意象圖騰